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石昆牧經典茶文化推薦茶品】野生白茶&陳年熟散 限量套組


立冬過後時序進入冬季,此時茶性溫熱的茶品更適合作為當季品飲養生之用。石昆牧經典茶文化特別推出“野生白茶”+“陳年熟散”組合套裝,『限量20組』

兩款一組,內含《野生白茶50公克乙份》+《七年陳熟散100公克乙份》兩款茶品【白茶&熟茶】可單獨沖泡或搭配品飲。

白茶為時下健康養生的熱銷茶品搭配熟茶,可在冬季期間起到暖胃暖身之功效。作為秋冬寒日的良伴,實在再合適不過。

活動期間自2014年11月14日12點整至2014年11月24日12點整,或20組售罄為止,歡迎茶友把握機會,要買要快。

「詳情請至 “石昆牧經典茶文化商網” 查看

※本活動於石昆牧經典茶文化商網訂購皆可享紅利積點回饋※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茶品預告】野生白茶&陳年熟散 限量套組 即將上市!


各位茶友大家好~天氣日漸寒涼,於此時品飲茶性溫熱的茶品,當是秋冬時節一大享受。

石昆牧經典茶文化即將推出兩款精緻茶品《野生白茶&陳年熟散》套裝組合。

不同的茶類(白茶、熟茶)、置茶量可以組合出許多的搭配,茶友們可嘗試不同的組合以了解個人之喜好,自是別有一番品茶的樂趣。


歡迎茶友持續關注,詳情請至“石昆牧經典茶文化”商網查看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普洱茶沖泡方式與茶具選擇

每一個品茗者都有各自對茶品與品鑒方式的偏好,因此在購買試茶時,往往會遇到由於商家沖泡方式與自己的習慣不同,導致難以分辨出適合自己茶品的情況。故提供如下試茶與沖泡方式,供大家參考。

1、      茶具選擇
蓋碗:溫度暴起暴落,保溫能力差,卻能將茶品中所有的缺點完全表現出來。
普洱茶較不重視鼻間的香氣,以蓋碗沖泡多是試茶者為追求立足點平等所使用的共通方式。在選擇蓋碗時,為盡可能將茶品特性表現的淋漓盡致,蓋碗的燒制溫度越高、胎越薄越適合。另外需要注意蓋碗緣口需外翻較多,或使用時注水不宜過滿,以免燙手。

紫砂壺:溫度相對穩定、保溫力較佳,瞭解茶與壺,就能凸顯茶的優點,掩飾其缺點。
一般而言在沖泡普洱茶時,壺溫不宜過高。所以在茶壺選擇上,宜興紫砂壺較玻璃或一般的陶、瓷器製品為佳。而砂質種類各異,只需注意土質不宜太硬、溫度過高即可,其餘在此先不做討論。選擇紫砂壺起碼應達到不漏不塞、通暢順手,達到能用、好用、適用的基本要求。另因沖泡普洱茶不強調持續高溫,為達壺內散熱快、不增溫之要求,壺形以扁腹、寬口、出水順為主要選擇條件。個人或二人品茶時,紫砂壺大小以120~150cc 較為適當。

注水方式:水壺口距離蓋碗或紫砂壺口越靠近越佳,最好能在三公分以內,右手執壺沖泡,順時針注水,由外緣繞至中心點。呼吸舒緩細長,水柱細緩而均勻穩定,水注由高而低。注水在一吸一呼之間。

2、試茶
蓋碗鑒定:瓷器蓋碗杯溫度落差大,能將茶品優缺點表現淋漓盡致,一次即可將多數內含物質沖泡出。並且由於瓷器密度高,不容易殘留雜味,故前後茶品不會互相影響
茶具:蓋碗、品茗杯、玻璃公道杯
用水:純淨水
爐具:電磁爐、不銹鋼壺具
沖泡方式置茶量8
水溫與浸泡時間
醒茶(洗茶):沸水、3秒。
第一泡:不加溫,約92~95度、30秒。  
第二泡:不加溫,約88~90度,45秒。
第三泡:沸水,30秒。
觀察每一泡湯色變化與油亮度、清亮度。葉底為第三泡完成後之標準,觀察其葉底顏色、茶菁及數、完整度、展開狀態等等。

3、品茗
紫砂壺品飲:若對於茶品茶具有一定認知的茶友,建議以紫砂壺做為一般品茗時的沖泡茶具。原因為:一、壺溫穩定,溫差小。二、能將茶品缺點隱沒而展現優點。三、兼具養壺之閒情雅致。紫砂壺的選擇,建議以扁腹寬口(散熱快)、泥質佳的標準水準壺為主,易於掌控好上手。
茶具120~150㏄紫砂壺
用水:礦泉水(80~120 ppm
爐具:木炭爐、陶壺或鐵壺
沖泡方式置茶量6~8克(依茶品狀況而定)
水溫與浸泡時間
醒茶(洗茶):沸水、3秒。 
第一泡:不加溫,約92~95度,20~25秒。
第二泡:不加溫,約88~90度,20~25秒。 
第三泡:不加溫,約88~90度,30~35秒。
第四至六泡:沸水, 35~45秒。
第七至九泡:沸水, 45~60秒。

茶杯:普洱茶使用茶杯較一般綠茶、烏龍茶使用的杯子稍大,筆者建議使用寬口淺杯厚底之瓷器為佳。一為大杯寬口淺杯利於散熱,二是瓷杯嘴唇觸感較佳,三因寬口淺杯需杯底厚才能穩重而持溫。
結語:
品茶,最大的功能除了茶葉本身有益人體之成份外(如多酚類、類黃酮等等),筆者認為“茶”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在於文化與精神層面。每個人對茶的感覺與意義不同,喝茶、品茗、茶藝、茶道,可說是四個階段,而最終簡單的目的,就是喝一杯好茶。如何能將一泡茶發揮的淋漓盡致?應該是每一個愛茶人的心願。在完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茶具、置茶量、時間溫度、甚至於連倒茶方式都統一,還是沖泡出完全不同的滋味,為何?當有此體會與認知,就有不少人開始追求“茶”的內涵,及與其所引申的“文化”、“禪”、“道”。從單純為了解渴,到享受茶品本質,進而提升至藝術境界,最後則以精神文化層次的茶道來展驗茶品的極致,架構出中國的茶文化哲學。本文的目的在傳遞如何品鑒與沖泡出一壺好茶,也就是“品茶”的境地,稍有講究但不附庸雅俗,只是簡單勾勒出品茗文化最為基本的一斑。只要瞭解茶品與茶具、掌握水溫及時間,並進而充分瞭解、掌控自己的情緒與心思,就能將自己的意念融入茶湯中。此時你會發現,沖泡出一壺好茶,其實並不難。


引用自「經典普洱微信公眾平台(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北京經典普洱“天授堂”茶聚:初探老白茶辨識(續)

11月1日經典普洱北京店舉辦“初探老白茶”茶會後,許多茶友對於老白茶辨識的相關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1月8日,試營業中的經典普洱“天授堂”茶文化會所迎來了第二場老白茶辨識茶會。現特與茶友分享茶會中所涉及關於老白茶辨識的相關知識。






欣賞一下會所的精美收藏品,名家紫砂壺。

精品瓷器

今天的茶聚,主題依然是老白茶,自上周的老白茶辨析茶會之後,幾乎每天都會有老白茶的愛好者造訪探討,今天也不例外。

今天,採用的是比對辨識的方法,這樣更容易讓朋友們細緻比對茶品的區別。
一、真偽老白茶辨識:
(1)外觀辨識
這一款,為市場中售價逾萬元的做舊茶品,大家注意看色澤的不均勻。

這一款,則是貨真價實的十年以上陳期的優質老白茶,茶品轉化程度均勻。

(2)品飲辨識
開湯沖泡,為了更直觀的對比,索性兩款茶品對沖品飲

從湯色上看,兩款茶品區別不大,這也是很多茶友容易受到誤導的主要原因。



口感方面,做舊的白茶,入口混濁悶雜,口腔感覺緊繃粗糙,而真正的陳年白茶,入口清爽油潤,舒爽甘甜。再看看葉底,區別則較為明顯,做舊的白茶(),葉底乾澀缺乏活性,而優質的陳年白茶(),葉底則活性十足。

茶友們在仔細比對。

二、優劣茶品辨識:
(1)外觀辨識
第二款對比教學開始了,這一次,選擇了一款市場上收集來的小品牌老壽眉,坊間這種廉價白茶不在少數,很多品類價格甚至低於成本價,那麼.... 秘密又在哪裡呢?
從餅背面可看到大量碎茶,坊間部分不良廠牌通過混入短碎茶末或碎片以降低成本。有些還會將碎末夾入茶餅中部,僅從外觀上難以辨識。

而今天用來對比教學的,是經典論壇去年曾推出的一款優質壽眉,看圖說話。
兩款仔細對比還可以發現,劣質茶品的茶面看上去較為乾澀,而優質茶品,看上去則油亮很多。

這就是典型的高溫烘乾陰乾的對比特徵,高溫烘乾的茶品,表面乾澀缺少光澤,其內質也會在高溫制程中得到破壞;而陰乾的茶品(或低溫烘乾),茶面則油亮很多,同時其內含活性物質也在乾燥過程中得以最大程度的留存。

高溫烘乾,往往最容易出現在天氣不佳的雨季製茶,很多茶廠為了追求量產與廉價,會選擇價格低廉但時令不佳的茶品進行加工,天氣原因和產量需求之下,很多茶品需要大量使用高溫烘乾技術。

(2)品飲辨識
對沖比較之下,烘乾的茶品,入口寡淡單薄,苦底難化,而陰乾的茶品,入口油滑甘甜,回甘持久。

從葉底來看,烘乾的茶品葉底較為乾澀,缺少光澤,陰乾的茶品葉底則油亮很多。

三、特別工藝辨識
本日第三款茶品,是一款在坊間常被用於冒充老白茶出售的茶品。

開湯沖泡,湯色較為紅濃,這正是這款茶常被用於冒充老茶銷售的因素。


其實這就是新工藝白茶,新工藝白茶是在傳統白茶基礎上,加入了輕揉撚工序的制法,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為滿足國外市場偏愛較濃郁口感的需求而研發的制茶技術,國內市場較為少見,口感及帶有白茶的清香,又有類似紅茶的濃醇,因此很多商家會以此類茶品虛報年份,充作陳年白茶進行銷售。

其實,單就口感而言,新工藝白茶在保留了白茶清香甘甜的基礎上,融入了類似紅茶或烏龍茶的濃醇,其實別具風味,也是這款茶能暢銷海外的原因,但如果刻意隱瞞虛報資訊,則有悖於道德商家的操守底線。

葉底上看,新工藝白茶葉底筋脈帶紅,則是重要的特徵。香氣上,新工藝白茶的葉底香氣會帶有類紅茶的果香,同樣也是重要的辨識條件

不知不覺,三個小時的茶聚已近尾聲,最後一道茶是天授堂收藏的十五年陳期的白牡丹,在馥鬱的香氣縈繞中,今天的茶聚圓滿告一段落,大家在最後一道甘爽的茶湯中,再次感知大自然的神奇造物,茶路之上,更多奇妙神趣還在等待著我們共同去體驗。
關於老白茶,還有更多的妙趣之處等待愛茶之人共同體驗,歡迎茶友與我們就相關問題進一步展開探討,也歡迎大家來到經典普洱品飲真正老白茶的醇厚與曼妙。


引用自「經典微信平台(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講座預告】11月29日石昆牧老師大陸西安茶學講座


石昆牧老師將于2014112914時整,在大陸陝西省西安市為當地茶友帶來《普洱茶的迷思》茶學主題講座。歡迎茶友報名參加,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講座時間:20141129日 下午14:00
講座地點:西安市南新街28號 德鄰酒店四樓
講座主題:普洱茶的迷思
報名電話:18009242922


引用自「經典微信平台(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石昆牧老師南京茶文化講座播報


2014111~2日,石昆牧老師應江蘇南京海峽茶城之邀,作為開幕嘉賓出席了海峽茶城的開業儀式,隨後為南京茶友帶來了經典普洱大型茶學講座,並與茶友茶敘。
111日,石昆牧老師首先出席了海峽茶城開業儀式,並擔任剪綵嘉賓。

石昆牧老師為茶友簽名。石老師的茶學著作《經典普洱名詞釋義》《經典普洱》《迷上普洱》等在喜好普洱茶的茶友中早已被奉為圭臬


112日上午945分,石昆牧老師為當地茶友帶來一場大型茶學講座,講座主題為普洱茶與養生。講座尚未開始,現場便已座無虛席。
石老師從茶的緣起和演變開始,通過六大茶類的工藝變化闡述了茶品製作工藝的古今異同。不同的生態環境對於茶品品質會產生不同影響,對於好茶而言,無農藥化肥僅僅是入門的底線。對應茶人,於無疑處有疑是基本的治學理念。

之於普洱茶,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工藝制程都會製作出不同風格、種類與品質的茶品。愛茶之人更該衛護大自然的和諧秩序。
隨後石老師又與茶友分享了經典普洱沖泡茶品之道——靜穩緩均,更以中醫理論和他的專業基礎講解了大家最為關心的話題——普洱茶與養生。

下午,石昆牧老師又與茶友進行了茶敘,由於報名人數實在過多,茶會不得不分為兩場舉行,如此仍有滿足當地所有茶友的需求。
茶會上,石昆牧老師結合茶品的品飲,帶領在座茶友體會飲茶的口感因子——酸甜苦澀香甘滑重體感因子——寒涼溫熱酸麻脹痛。這些直接關係到人體感觀的要素唯有通過品飲方可真正體會。茶會中石老師還為茶友在茶學方面的疑問一一進行解惑。

一直以來,石昆牧老師都認為傳播茶之正道是每一個茶人的本分與義務,他也一直以行動踐行這種理念。未來石昆牧老師與經典普洱團隊還會將正確的茶文化知識與資訊分享與更多的茶友。 

引用自「經典普洱微信公眾平台(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初探老白茶辨識


當下老白茶可謂是茶市中的第一熱點,許多茶友對於如何辨識老白茶的真偽優劣十分關心。111日,經典普洱北京店舉行了初探老白茶茶會,現在特與茶友分享茶會中關於辨識老白茶的相關知識。
本次茶會討論了如下內容:
1)貢眉與壽眉辨識
2)老白茶特徵簡介
3)老白茶造假辨識
4)不當工藝制程辨識

1)貢眉與壽眉辨識。
從圖片對比可以看出,貢眉的嫩度要略高於壽眉,壽眉基本全部由成熟葉片製成,而貢眉則略嫩,由部分芽葉與成熟葉片共同製成。

2)老白茶特徵簡介
老白茶湯色應該清澈明亮,若茶湯渾濁不清,則說明茶品製作或存儲存在缺陷。
老白茶湯色在第一、二泡時會比較淺,這是由於白茶不殺青不揉撚造成其內質析出較為緩慢的正常現象。老白茶茶湯的湯色,會在沖泡初期呈現一個逐漸加深的過程。
開湯後,這款茶品甘甜清爽,帶淡淡藥香味,口感非常討喜。通常在老白茶的辨識中,藥香味貢眉壽眉這一級別的茶品中比較常見,而時下流行的白茶宣傳語一年為茶、三年為藥、七年為寶中所說的,其實就是壽眉。白牡丹以上級別的高級白茶,在過去的傳統中是不捨得用於入藥的,更多會被用於品飲消耗。

這款茶品,是論壇推薦優質茶品的五年陳明前白牡丹。從外觀上看,比貢眉要細嫩很多,芽毫豐富。開湯後,入口鮮爽飽滿,帶明顯涼氣感,喉韻明顯。
優質白茶,對採摘時令要求嚴格,早春白茶,因為特殊的氣候時令,接受紫外線照射強度較小,也就造就了優質白茶口感上清甜鮮爽,苦澀度較低的特質,同時只有在有遮蔽和地面植被的優質混生環境下,白茶才會帶有明顯涼氣感。


3)老白茶造假辨識
這款問題茶品,是我們在市場中找到的一款號稱二十餘年陳期的老壽眉,每斤售價逾萬元。


從外觀上辨識,這款作假茶品茶葉正反兩面顏色差異十分明顯,葉面呈深黑色,而葉背顏色較白還略帶綠色。


而真正的陳年白茶則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茶癡又為大家介紹了第二個重要的辨識方法。陳年白茶,茶體十分酥脆,用手指揉撚乾茶,很輕易就會碾成粉末,而使用快速發酵手法做舊的白茶則不是這樣,由於實際陳期不足,茶葉會具備一定的韌性

茶友在親身體驗兩者區別。


開湯鑒別,優質的陳年白茶,入口湯感柔潤油滑,清香甘甜,口腔中清香甘爽,而做舊的白茶,入口感覺混濁悶鈍,氣息濁而不純。茶友們形容,喝了之後有反胃的感覺。


最後再看葉底,陳年白茶的葉底,陳化充分,葉底烏黑油潤,活性明顯。


而造假白茶葉底黑硬,活性盡失。

4)不當工藝辨識
今天最後一組的對比教材,是從市場上收集來某白茶品牌的熱銷壽眉品種,為避免誤會,事前除去包裝。

和這款茶用於對比的,是論壇推薦茶品的三年陳老壽眉。從外觀上看,前款茶品葉片完成度稍差,其他特點相差不大。


在完全不公佈茶品資訊的前提下,茶友們一致認為,前者入口茶湯較粗糙,順滑度較差,苦底較重且化開緩慢。而後者入口滑潤度較好,苦澀度輕,甘甜度明顯好於前款。而四泡過後,前款茶品則突然轉淡,續航能力(耐泡度)較遜色。

茶癡為大家解讀,前款茶品就是市面上隨著白茶的熱潮而出現的最常見的高溫烘乾白茶,其實在白茶的製作工藝中,文火烘乾是合理的工序,但與普洱茶類似,文火也就是代表低溫的一個標準

而近年來隨著白茶的熱銷,諸多知名名牌為了追求量產,則大量使用了高溫烘乾技術,快速生產商品化產品,這樣也恰恰失去了白茶最原始的特質,前款茶品中大家喝到的一些明顯缺點,都是烘乾溫度過高造成的負面特點,而這樣的茶,恰恰在追求量產的同時失去了白茶本身最優秀的特質,令人惋惜。
以上就是本次茶會分享與茶友的老白茶辨識的初步入門常識,以後我們還將與茶友分享更多的老白茶相關資訊。歡迎茶友與我們就相關問題進一步展開探討,也歡迎大家來到經典普洱品飲真正老白茶的醇厚與曼妙。


引用自「經典普洱微信公眾平台(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