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這些食物與茶相剋?你信嗎?

時下保健養生已然是廣為關注的熱點話題,在社群網站或聊天軟體之中相信大家也都看過這些被廣為轉發流傳的養生秘訣。其中食物相克可謂是一個熱門話題。坊間就流傳著不少關於茶與某種食物相克的傳聞,今天就來為茶友細細解毒

茶和糖
傳聞:茶葉味苦性寒,人們飲茶的目的就是借助茶葉的苦味刺激消化腺,促使消化液分泌,以增強消化機能。如茶中加糖,就會抑制這種功能。

解毒:具有增強消化、清熱解毒功效的,是茶葉中如茶鹼茶多酚等有效的可析出物,這些析出物中部分會呈現為苦味,但起效的並非是味道而是呈現味道的物質。白糖並不能與茶葉中的可析出物發生化學反應導致其失效,最多增加茶湯熱量,破壞茶湯原味而已。中醫製藥亦有以蜂蜜中和藥材苦味。

茶與雞蛋
傳聞:茶水中的單寧酸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質,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

解毒:實際上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茶雞蛋比單純煮雞蛋更難消化。雞蛋蛋白質凝固是因為加熱烹飪導致,放不放茶葉,並不影響雞蛋凝固。人體吸收變性蛋白質並無任何障礙,比如煮熟的肉、蛋,從豆漿凝固而來的豆腐等。
實際上,煮茶葉蛋時茶葉中的茶多酚等抗氧化物質還能防止雞蛋中的膽固醇被氧化,反而會保護茶葉中的營養物質。喜歡吃茶葉蛋的吃貨,可以安心了。

茶與羊肉
傳聞:在吃羊肉喝茶時,羊肉中豐富的蛋白質能同茶葉中的鞣酸聯姻,生成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這種物質對腸道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的蠕動減弱,大便裡的水分減少,容易發生便秘。

解毒:遊牧民族常有進食牛羊肉時同時飲用茶水的情況,也未見其多發便秘。實際上飲茶本就有促進消化與排便、解牛羊毒之功效。茶葉中的茶多酚實際上並不具備如鞣酸一樣強大的凝固蛋白質的能力,稱其為鞣酸本身就是不專業的說法。

茶與牛奶
傳聞:茶葉中的草酸會與牛奶中的鈣反應生成草酸鈣,不但減少了人體對鈣質的吸收,還對人體有所毒害。

解毒茶葉中草酸含量並不高10g茶葉中含有的草酸,大致會造成人體5毫克鈣元素的吸收,“這相當於5克牛奶中的鈣含量”。這麼一點點鈣質大家還是損失的起的。人體並不能吸收草酸鈣,如此一來反而會隔絕草酸對人體的傷害,何樂而不為?喜歡喝奶茶的筒子們,大膽開動吧。

當然在服藥時,不論中藥還是西藥,都不宜用茶水送服。茶水中的茶多酚等內含物質會與一些藥物中的有效成分發生反應,影響藥物的吸收和起效;而茶水中的咖啡因也會使得干擾鎮靜類藥物的作用。若身體抱恙,還是應將飲茶時間與服藥時間保持足夠的間隔,畢竟健康永遠應為我們的第一考量。


引用自「經典普洱微信公眾平台(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本週末,與南京海峽茶城一起走進石昆牧老師的茶文化講座。

石昆牧——知名普洱茶人,以豐富淵博的茶品知識、精湛入微的品鑒能力、獨步業界的拼配能力和於無疑處有疑的治學精神在普洱茶領域享有極高聲譽。本週末,知名普洱茶人石昆牧老師主講:經典普洱茶學講座即將來到南京,走進海峽茶城,與每一位茶文化愛好者共同品味傳承千年的茶藝之道。

時間:112日上午:945-1130
地點: 南京海峽茶城6號樓二樓南區會場
基本資料:石昆牧老師系臺灣高雄人,在1986年開始系統性瞭解、研究普洱茶之後,得悟普洱茶之真性,從此便沉迷于這陳年的歷史歲月
1999年,石昆牧老師開始投入茶業經營,通過網路與平面媒體發表多篇研習普洱茶的個人心得,提出了大量時至今日在業界廣為接受的普洱茶相關概念。出版多本普洱茶專業著作,成為普洱茶愛好者與從業者的必讀書籍。石昆牧老師在為普洱茶文化的推廣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同時,還推動業界對於早期宜興紫砂壺、生鐵壺、臺灣精品瓷器的認知與鑒賞。
2007年,石昆牧老師創建經典普洱體系,並創辦實名制網站及論壇——經典普洱論壇,藉由網路之便完成他宣確、正向、正念之普洱茶文化的願心。
2005年春,石昆牧被評為首屆全球普洱茶十大傑出人物(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雲南省茶業協會、雲南思茅市茶葉協會等有關部門主辦)並于當年發表《經典普洱》。
隨後,06年《經典普洱名詞釋義》,12年《迷上普洱》,12年《經典普洱》(精裝修訂版),13年《經典普洱名詞釋義》(精裝增訂版)等等,無一不凝聚了石昆牧老師的心血。
而在112日下午1345-1600,石昆牧老師還將與茶友茶敘品茗會,與茶文化愛好者共同品鑒普洱,品鑒茶文化。


本文引用自「微雀微信公眾平台(轉載請注明出處)

煮茶小議

天氣日漸寒涼,茶友們也愈發喜於品飲茶性溫熱的茶品,此時煮茶法相較於泡茶更為得宜。經小火慢煲的茶湯,湯色有如琥珀,茶性溫熱,行氣血,祛寒涼。小口啜飲著茶湯,看著嫋嫋的湯氳翻騰,體會著由內而外遍及全身的暖熱感,當是秋冬時節一大樂趣。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經典普洱經常使用的煮茶之法。

擇茶
煮茶時多選擇普洱熟茶老白茶陳年生茶等茶品,這些茶品或是藉由工藝制程,或是經過時光的炮製,褪去了最初的青澀寒涼,茶性趨於溫熱。此類茶品烹煮後不會因過於苦澀而難於下口,而溫熱的茶性用來驅寒又再適合不過。除了直接烹煮乾茶,還可以燉煮茶品沖泡後的茶根,此法多用於老茶,可讓沖泡時未能釋放的精華充分析出,如此方對得起老茶歷經的歲月。


因煮茶法會讓茶葉的內含物質析出的更為充分,劣質茶品中的農殘、重金屬、氟等負面物質同樣也會更多的溶入茶湯,因此在選擇茶品時要更為審慎——實際上這是一個廢邏輯,無論是沖泡還是烹煮都無害的茶品方可稱為安全的茶品,坊間以沖泡時農殘析出較少為農殘茶開脫的說辭無疑是違背行業道德的。這裡需特別提到的是老黃片,因其活性物質較少而含氟量偏高,我們並不推薦其作為日常品飲的茶品。老黃片在烹煮後其含有的氟會更為充分的析出,在口感變得討喜的同時對人體的危害也是變本加厲,茶友不可不察。

爐具
茶友日常燒水的電磁爐隨手泡即可用來煮茶,若有電陶爐與陶壺的組合效果更佳。蓋因相較於電磁爐,電陶爐的加熱更為均勻,同時也可以真正調節至小火(電磁爐的小功率加熱多是用加熱-斷電-加熱的方法模擬);而陶壺的保溫性又遠勝隨手泡,因此電陶爐-陶壺組合烹煮的茶湯會更為圓潤厚滑。

烹煮
煮茶法使用的茶水比例,我們一般會控制在1000cc水投茶5~6左右,茶友可在此基礎上摸索出適合自己的茶水比。因煮茶不若泡茶般要求嚴格,若是茶湯過淡,追加投茶或是延長烹煮時間便可;若是茶湯過濃,適量加水煮開即可。
茶葉可直接投入壺中,也可加入茶包袋中烹煮,這樣更便於事畢後的清理。需注意的是若使用茶包袋,請儘量使用尺碼較大的型號,這樣茶葉在茶包袋中有充分舒展的空間,如此茶湯的湯感更佳。
推薦茶葉于冷水時加入壺中,燒開後改為小火烹煮(儘量調小功率,使茶湯始終處於將開未開的狀態最好),同時揭開蓋子(或側蓋),可散去茶品中的異味(比如熟茶的堆味),茶性也會更為溫潤。

品飲
推薦煲煮時間60~120分鐘,如此茶湯方可達致渾厚溫潤的品質。烹煮後的茶湯注入公道杯即可分杯品飲,同時爐具可保持小火加熱保溫。若是茶湯過於濃郁,可於壺中加入適量清水燒開,如此調節至符合個人品飲習慣的濃度即可。根據投茶種類(乾茶or茶根,新茶or老茶)、數量、茶水比等,煮茶過程中還可續水數次,一切依據茶友面臨的狀況與個人口味進行調整。

拼配
除了烹煮一種茶品,茶友還可選擇不同茶類的搭配烹煮。比如我們日常工作時經常會將熟茶與老白茶以1:1的比例拼配後烹煮,老白茶會將熟茶的溫熱發散至全身,用於驅寒再適合不過。
不同的茶類、年份、味道可以組合出無數的搭配,茶友可自行摸索不同的茶品組合,自是別有一番樂趣。


引用自「經典普洱微信公眾平台(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秋冬季節茶飲指南

霜降過後,氣溫一日冷過一日。在接下來的秋冬時節,如何健康合理的飲茶呢?


秋冬時節,天氣寒冷,此時茶性溫熱的茶品更適合作為日常品飲之用。比如熟普洱紅茶這類通過發酵導致茶性溫熱的茶品,又或是如陳年生普洱老白茶等通過歲月的洗練褪去寒涼之性的茶品。在秋冬時節選擇優質健康的茶品品飲,可起到暖胃暖身之功效。一杯熱茶作為秋冬寒日的良伴,實在再合適不過。

秋冬時節,空氣乾燥,這一點在我國北方尤為明顯。此時若正確飲茶可補充部分人體所需的水分。因茶水本身有利尿之功效,故若以補水為目的,需注意茶水沖泡濃度不宜過高
為抵禦秋冬季節的寒冷,我們的日常飲食結構也會有所調整。一般而言,秋冬飲食相對偏油膩,動物性食品所占比例也會較以往增加。此時正確的飲茶可起到解膩降脂之功效,用以搭配秋冬季節飲食實為上上之選,熟普洱茶等在此方面功效尤為突出。需注意的是熟普洱茶的降脂作用針對的是血脂非體脂。飲茶非萬能,若不想因暴飲暴食導致體重上升,管住嘴邁開腿才是正理。
秋冬飲茶,除了正常的沖泡飲用,還可用煮茶之法。經小火慢煲的茶湯,湯色有如琥珀,茶性溫熱,行氣血,祛寒涼。小口啜飲著茶湯,看著嫋嫋的湯氳翻騰,體會著由內而外遍及全身的暖熱感,當是秋冬時節一大樂趣。



引用自「經典普洱微信公眾平台(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講座預告】11月2日石昆牧老師南京茶文化講座

石昆牧老師應邀與南京海峽茶城開業慶典舉辦經典普洱茶學講座,並將與茶友茶敘品茗,歡迎茶友報名參加。

112日上午9:45,經典普洱茶學講座,名額200位。
112日下午14:00,品茗會,名額30位。

報名電話:025-86991188(工作時間)


引用自「經典微信平台(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2014年10月17日石老師微博精選分享

《茶界暗黑势力之大师》
中国茶业新复兴计划项目召集人─周重林  20141015 11:25

『大师爱收徒,走到哪都有弟子,各种花团簇拥,尽是顶礼膜拜。
他亲民,不设门槛,来者不拒,交钱就行。
钱少的学茶艺,钱多的学茶气,出钱的最多的,可以做关门弟子。
大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随便拿出一饼茶,走七经八脉是小事,重点是打通任督二脉,开天眼。当然,价格也不菲。茶有七八十年是低调说法,他只有夜深人静才会倾吐,要八百一千年的也有。
大师喜欢谈自己的诸多“第一”,第一个发现XX茶啦,第一个发明了XX泡法啦,第一个……,坐拥“第一”是大师最大的存在感。
大师喜欢挑毛病,怎么都不满意。不满意才是大师。你用盖碗泡茶,他会说不如紫砂壶出味。你用紫砂壶泡,他说你选的水的不够好。你选了他所言的水,他又说烧水的壶有问题。好不容易,你弄来一把铁壶,他又说,海拔和气候都会影响水温。
总之,还是不满意。
他再次来的时候,你按照他的要求全部到位,他又说,泡茶的时辰不对。申时要泡什么茶,子时要泡什么茶。好了,你终于坐不住,花了大把银子,请大师坐台。
大师还未泡,就告诉你这茶生长海拨,如何费力得到。好不容易,出了一汤。你都等着口干舌燥,但只是闻香。你说起一大堆香气,都不对,内心已经焦躁不安。你刚接杯,大师告诉你不要急于下咽,于是茶水在嘴巴里来回打转。接着大师会告诉你看看手心,摸摸背,揩揩额头。喝茶像蒸桑拿,出一身汗才好。最好还能打几个饱嗝,高呼几声快哉快哉。
出汗最多的,成了大湿胸。最后大师说,用我的茶,就不必考虑那么多要素啦。
“我的茶,只要一万二千八”。』─本文轉自“周重林”微博


开心的丙戊:估计是鉴定人家茶品把人家得罪了 (1017 08:26)
石昆牧:回复@开心的丙戊:與這無關,是他們本性。 (1017 08:27)

叟石山人:哈哈,找到了 真理越辩越明,反对空洞无理的指责 (1017 08:56)
石昆牧:回复@叟石山人:是一位賣曉芳窯,罵我的人凌晨一點多@ 我,才看見的。原來15日就發帖了,精彩 (1017 09:02)

英雄野了:好吧,都来看看吧。。。 (1017 09:10)
石昆牧:回复@英雄野了:不同角度與立場看人,人看我,我看人 (1017 09:12)
英雄野了:回复@石昆牧:没法说,写了本书整天跟在一帮茶老板后头当跟班,不知道怎么准备复兴中国茶叶。。。问题是何来复兴之说法?时代在变,社会再变,标准也在变。。。 (1017 09:16)
石昆牧:回复@英雄野了:每個人有自己專長與生存方法,以及價值觀。 (1017 09:19)

孰知堂:幼稚,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无知。 (1017 09:17)
石昆牧:回复@孰知堂:不要罵人 (1017 09:20)
孰知堂:回复@石昆牧:幼稚、无知不是骂人是评价。我也没有评论谁对谁错,仅仅是针对这篇文章而已。 (1017 09:29)
石昆牧:回复@孰知堂:批判字眼,少用。 (1017 09:33)

紫云亭之晓柳:想起一句话: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品茗捍卫你说话泡茶侃大山的权利 (1017 09:21)
石昆牧:回复@紫云亭之晓柳:是,所以我轉發,讓大家思考。 (1017 09:22)

无心归来堂:茶来自自然界的恩赐,喝茶也没有所谓的大师说的那么邪乎。茶不论是高山、还是矮陵;也不论是新、还是几百年的树龄所产的茶;也不论价位的高低,只要是适合自己的茶,喝起来没什么不舒服,就是好的茶! (1017 09:24)
石昆牧:回复@无心归来堂:喜歡就好,不管是茶還是人。 (1017 09:32)

狮子兔哥哥:到他们微博走一圈,心中自有答案了。凡事,应讲述真凭实据。凡事,理应客观公正。不了解,何以评头论足?一声长叹。 (1017 11:47)
石昆牧:回复@狮子兔哥哥:也不需感嘆,世間如此,接受。 (1017 12:17)

大黄蜂_11:这文章完全是针对个人,根本就不是评论。看过了,有人笑笑,有人起哄,有个性有要求怎么了?要求高点怎么了?想喝健康茶又怎么了?难道有人真心喜欢喝农药茶? (1017 11:22)
石昆牧:回复@大黄蜂_11:自己感覺不到,為掩飾自己,只能否認與謾罵。這是人之常情! (1017 12:16)

和顺安详:无论哪一行,做人是根基;看了某文的评论,叹气,这是印象中的茶人吗?喝出农残、自认现在做不到以后也难但还在认知范围吧?气感体感、自认也做不到但是很难理解吗?承认人家水平高自己水平低老实学习就那么难?微博真是照妖镜,单纯喝茶人也如一些茶商那么浮躁;再,感谢石老师提供的晓芳窑05分界信息 (1017 12:00)
石昆牧:回复@和顺安详:有平靜的心,或許能感受體感,甚或氣感。敏銳,除體質,靜心是必要。 (1017 12:21)

微澜19:回复@石昆牧:我观察一下,某些微博点击率激增!有效(1017 12:58)
石昆牧:回复@微澜19:他們營銷是成功的,雖然我不喜歡(1017 13:02)
微澜19:回复@石昆牧:老师变大师职称进阶了啊!是不是得请吃椅楠~ (1017 13:04)
石昆牧:回复@微澜19:這大師封號,是新浪給的~ (1017 13:06)

曹溪普洱茶好朋友:大师那可不是人啊,那是半仙之体了,普通人学不来的,要成大师得有财力,否则买不到仙茶打通不了经脉,感觉不到茶气游走经脉,呵呵 (1017 13:00)
石昆牧:回复@曹溪普洱茶好朋友:只要是凡人都可以 (1017 13:03)

鹤缘茶社:请问知否临沧茶厂是那一年成立的。谢谢 (1018 00:07)
石昆牧:回复@鹤缘茶社:1956籌建,57年下放管理權於州縣 (1018 00:18)

爱喝大益茶的肥猫:据石昆牧的金秘书说:勐海茶厂熟茶的配方是从石昆牧大师手中偷去的,我们不禁要问这个所谓的石昆牧大师从小一定是从酒瓶或者从药瓶里长大的,不是酒鬼就是精神病发作了。世上少一个石昆牧,茶界少一个伪大师!!!! (1020 15:20)
石昆牧:回复@爱喝大益茶的肥猫:你們這樣寫,如此捏造,已經可以控告你們了,請自重。 (1020 15:24)


《 版權所有,不得擅自轉載 》轉載文章或圖片,請徵得發表人同意並註明出處。

北京經典普洱茶文化會所—天授堂試營業茶敘

20141018日,籌備已久的經典普洱茶文化會所——天授堂整裝完備,在總經理薛薇的主持下,迎來了第一批前來茶敘的茶友。
天授堂會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茶馬街8號院1號樓4410室。天授堂依舊承襲經典普洱茶文化會所一如既往的預約制。茶友在此既可品嘗到石昆牧老師歷年收藏的老茶和天威德成高端系列茶品,還有石昆牧老師收藏的珍品瓷器、紫砂壺、沉香等可供賞玩。與三五好友,在此小聚茶敘,調琴閱經,不亦樂乎?



會所一隅。




會所部分展精品瓷器。

既名天授,豈可無茶?天授堂以石昆牧老師收藏的優質老茶為主。

除了普洱茶,亦有陳年老白茶、老黑茶以待茶友。

品茗·論道。

賞玩美器,喜不自禁。

嘉賓雲集,經典普洱論壇版主洗硯客索性親自上陣執壺。

雲南知名畫家為致賀會所重開所贈版畫。

談天說地,不亦快哉。


未來天授堂將有更多茶事雅集,在此天授堂特聊備清飲,靜待各方茶友到來。

天授堂會所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茶馬街8號院1號樓4410
預約聯繫電話:010-88551955


引用自「經典微信平台(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影響茶質的主客觀因素

從茶樹上的鮮葉到我們杯中的茶水,其間有許多因素可能對茶水的品質造成正面或負面的影響。一杯高品質的茶水,需要前面無數環節均不可出現閃失;而有問題的茶湯往往是在整個鏈條中的一處或多處出現了問題所致。下文主要介紹一些在制茶階段會對茶質產生影響的因素。

氣候對茶品的影響
       雲南五月到十月氣候多為高溫多雨日照時間長,而十月至來年五月間則低溫乾燥日照較少。氣候對於茶質的影響導致春茶的蜜香帶甜、秋季谷花茶苦澀較重以及夏茶的水薄苦不化。
地理環境對茶品的影響
       雲南海拔北高南低,氣溫北低南高,日照與雨量北少南多。這種特殊的地理條件導致普洱茶的湯質北苦南澀、東柔西剛的風格特徵。保山、臨滄、思茅北部多數較苦,臨滄南部茶湯較剛猛,江城與六大茶山湯質較為柔和。

製作工序對茶品的影響

鮮葉採摘:採摘時間與萎凋消水充足與否,以及毛茶乾燥與否有關。

萎凋:消水不足帶苦不化,靜置過久湯薄質輕。
殺青:溫度過高口感帶酸,溫度不足青味重。

揉撚:揉撚不足湯質薄,過度揉撚湯色濁、苦澀重。
毛茶乾燥:高溫乾燥微酸水薄,乾燥不足湯紅且苦而不化。

蒸壓:溫度時間過高過長,茶菁條索不明顯,反之則茶餅鬆散不成型。

成品乾燥:高溫乾燥,茶水會帶有典型的高溫香氣,同時水薄;乾燥不足則會帶來黴變的問題;若以直接日曬乾燥茶水會有太陽味,同時茶菁紅,湯紅水薄。


引用自「經典微信平台(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何謂真懂茶?

按:2014726日,石昆牧老師應邀于東莞市民廣場進行了題為普洱茶迷思的講座,本文系參與本次講座的茶友所撰寫,題為穿道服趕場談心靈說修行 喝茶講究全套茶具未必真懂茶刊載於1012日發行的廣東省《新快報》。現特分享與茶友,或可引為借鏡。

穿道服趕場談心靈說修行 喝茶講究全套茶具未必真懂茶
■唯西

前陣子,臺灣著名茶人石昆牧先生來廣東,《普洱茶的迷思》。其間曾言:廣東人最懂普洱茶,但也最固執。奈何?這是因兩地茶文化無法融合,而發出的歎息。想起一位本土茶界資深人士曾感歎:嶺南人喝了十多年普洱茶,始終未喝出茶文化。後來,我發現,何止嶺南?今人對茶文化的解讀,其實有所誤區。

身為北方人,在南方人面前談茶文化,有些困惑:一是對普洱茶接觸頗晚,品種有限;二是北方人多好綠茶,它是再普通不過的飲品,故從未刻意將它拔高上至文化層次。那,為何探尋它?還是有緣故。去年國內一本有名的雜誌,刊出茶道的第一期。作為它的粉絲,追讀完後,總覺得不對頭。因為寫茶,追根溯源,應從陸羽追起。可惜的是,篇幅很多,從臺灣跑到了日本,而未有多提及中國古代茶文化的字眼。後來建議,卻被奚落。

是否存在誤導?我認為,需要確鑿的史料來糾正。從港版的《茶經》(陸羽原著,吳智和撰寫),可找到中肯的答案:今人談茶藝文化,必追溯到明代人士的貢獻;而明代人士的成就,又必須歸結到唐代陸羽創始的功勞,以及宋代人士的推波助瀾。就中國整個茶藝文化發展的階段而論,如果以唐代為“肯定時期”;那麼宋代可算是“開展時期”;而明代應該為“發皇(發達興旺)時期”。中國茶藝文化,歷經此三個時期的發展,逐惠澤後人,至今未已。如此推及,言之有理。而對今天的茶文化貢獻最顯著的,當推明代文人雅士。明代文人的茶生活,他們對茶藝文化的理解,完全不同於今天對茶文化的“表演”與詮釋。明代·羅廩在其《茶解·煮茶》中寫道:“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戰,聽松濤傾瀉入杯,靈光瀲灩,此時幽趣,未易與俗人言。”古茶人在追求茶藝上,求其“雅”,又求其“適”,更求“靜”與“獨”。這種曲高和寡的境界與追求,在我看來,至今仍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今天,恰恰因這不可言傳的神秘、玄妙,才被當今的茶人所借用,並拔高。一如上述,是否喝出茶文化諸如此類的爭議,無不由此引發,誤讀也由此產生。遍地的茶會,所見的情景,莫不如石昆牧先生的描述:穿著仙衣道服,天天趕場、走秀、談心靈、說修行。現在喝茶,講究各種道具,齊全且精緻:上等好茶、好水(自尋來的山泉水)、好鐵壺、好瓷器、紫砂壺、精美的茶席、焚沉香、聽古琴曲等。著名茶人李曙韻的友人,在李的《茶味的麁相》(臺灣版本)寫序,有言:喝茶不見得在乎形式,也沒有人可以甲幫乙圈一個定見……不是各投其所好,更不再爭奇門豔。還指出,學茶只有三年五載的人,論茶說道都很踴躍,反倒是老茶人鮮少對外談茶。不過,一句“茶人往往因茶而群,卻也往往因茶而孤”,道出了茶文化的魅力所在。無論是群聚品茗,還是獨酌一壺茶,這皆是真實而接地氣的自我體味過程。故愈是靜心,愈發感受到:,普通卻感人。它本是一片樹葉,經過手工製作,遇到滾燙的熱水,翻騰,舒展,以一碗清心的茶湯,呈現給喝茶的人,它的使命,就此完滿。

末了,一起聽聽石先生的諫言吧:如果您想學茶,瞭解茶,還是要從茶區、茶種、制程、倉儲、沖泡,適人適性養生等等扎實學習,不要只是空談禪佛道。沒有身,就無心、靈可言,還是腳踏實地好些。

更多關於茶品知識與我們的最新消息歡迎至“石昆牧經典茶文化”商網查看

引用自「《新快報》2014年10月12日A23版」(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