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北京經典普洱“天授堂”茶聚:初探老白茶辨識(續)

11月1日經典普洱北京店舉辦“初探老白茶”茶會後,許多茶友對於老白茶辨識的相關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1月8日,試營業中的經典普洱“天授堂”茶文化會所迎來了第二場老白茶辨識茶會。現特與茶友分享茶會中所涉及關於老白茶辨識的相關知識。






欣賞一下會所的精美收藏品,名家紫砂壺。

精品瓷器

今天的茶聚,主題依然是老白茶,自上周的老白茶辨析茶會之後,幾乎每天都會有老白茶的愛好者造訪探討,今天也不例外。

今天,採用的是比對辨識的方法,這樣更容易讓朋友們細緻比對茶品的區別。
一、真偽老白茶辨識:
(1)外觀辨識
這一款,為市場中售價逾萬元的做舊茶品,大家注意看色澤的不均勻。

這一款,則是貨真價實的十年以上陳期的優質老白茶,茶品轉化程度均勻。

(2)品飲辨識
開湯沖泡,為了更直觀的對比,索性兩款茶品對沖品飲

從湯色上看,兩款茶品區別不大,這也是很多茶友容易受到誤導的主要原因。



口感方面,做舊的白茶,入口混濁悶雜,口腔感覺緊繃粗糙,而真正的陳年白茶,入口清爽油潤,舒爽甘甜。再看看葉底,區別則較為明顯,做舊的白茶(),葉底乾澀缺乏活性,而優質的陳年白茶(),葉底則活性十足。

茶友們在仔細比對。

二、優劣茶品辨識:
(1)外觀辨識
第二款對比教學開始了,這一次,選擇了一款市場上收集來的小品牌老壽眉,坊間這種廉價白茶不在少數,很多品類價格甚至低於成本價,那麼.... 秘密又在哪裡呢?
從餅背面可看到大量碎茶,坊間部分不良廠牌通過混入短碎茶末或碎片以降低成本。有些還會將碎末夾入茶餅中部,僅從外觀上難以辨識。

而今天用來對比教學的,是經典論壇去年曾推出的一款優質壽眉,看圖說話。
兩款仔細對比還可以發現,劣質茶品的茶面看上去較為乾澀,而優質茶品,看上去則油亮很多。

這就是典型的高溫烘乾陰乾的對比特徵,高溫烘乾的茶品,表面乾澀缺少光澤,其內質也會在高溫制程中得到破壞;而陰乾的茶品(或低溫烘乾),茶面則油亮很多,同時其內含活性物質也在乾燥過程中得以最大程度的留存。

高溫烘乾,往往最容易出現在天氣不佳的雨季製茶,很多茶廠為了追求量產與廉價,會選擇價格低廉但時令不佳的茶品進行加工,天氣原因和產量需求之下,很多茶品需要大量使用高溫烘乾技術。

(2)品飲辨識
對沖比較之下,烘乾的茶品,入口寡淡單薄,苦底難化,而陰乾的茶品,入口油滑甘甜,回甘持久。

從葉底來看,烘乾的茶品葉底較為乾澀,缺少光澤,陰乾的茶品葉底則油亮很多。

三、特別工藝辨識
本日第三款茶品,是一款在坊間常被用於冒充老白茶出售的茶品。

開湯沖泡,湯色較為紅濃,這正是這款茶常被用於冒充老茶銷售的因素。


其實這就是新工藝白茶,新工藝白茶是在傳統白茶基礎上,加入了輕揉撚工序的制法,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為滿足國外市場偏愛較濃郁口感的需求而研發的制茶技術,國內市場較為少見,口感及帶有白茶的清香,又有類似紅茶的濃醇,因此很多商家會以此類茶品虛報年份,充作陳年白茶進行銷售。

其實,單就口感而言,新工藝白茶在保留了白茶清香甘甜的基礎上,融入了類似紅茶或烏龍茶的濃醇,其實別具風味,也是這款茶能暢銷海外的原因,但如果刻意隱瞞虛報資訊,則有悖於道德商家的操守底線。

葉底上看,新工藝白茶葉底筋脈帶紅,則是重要的特徵。香氣上,新工藝白茶的葉底香氣會帶有類紅茶的果香,同樣也是重要的辨識條件

不知不覺,三個小時的茶聚已近尾聲,最後一道茶是天授堂收藏的十五年陳期的白牡丹,在馥鬱的香氣縈繞中,今天的茶聚圓滿告一段落,大家在最後一道甘爽的茶湯中,再次感知大自然的神奇造物,茶路之上,更多奇妙神趣還在等待著我們共同去體驗。
關於老白茶,還有更多的妙趣之處等待愛茶之人共同體驗,歡迎茶友與我們就相關問題進一步展開探討,也歡迎大家來到經典普洱品飲真正老白茶的醇厚與曼妙。


引用自「經典微信平台(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