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普洱茶的核心價值》

石昆牧
編者按:本文系石昆牧老師于廣州日報《茶道生活》雜誌中所開設茶文化專欄之開篇文章(雜誌中題名為低溫制程,越陳越醇),現特分享與茶友。

當市場只剩下利益導向時,普洱茶成為炒家手上的股票期貨,亦或成為虛幻、表演的佛道儀式,全然失去其品飲價值。沒有品飲價值的普洱茶,茶文化只是空談。而在眾多茶類中,普洱茶有何截然不同的核心價值?
開始接觸、研究普洱茶至今,已曆二十八個年頭。一路走來有幸看到普洱茶許多種面相——從早期接觸百年滄桑的香港倉儲號字、印級茶,以至早期國營廠七子餅,到2001年個人推動乾倉、古樹茶收藏與賞析,並進而從這許多面相之中體會到普洱茶之美。從新茶的鮮爽甘冽,到老茶的溫潤平和,其風格雖迥然不同,但都是帶給品飲者口感、體感、氣感上平衡而曼妙的感受。優質普洱茶,理應是新茶好喝,陳化為老茶後品質更佳,也就是普洱茶所謂越陳越醇厚"之概念。
 越陳越醇厚"通行至今,許多不喝普洱茶的民眾也曾有所耳聞。普洱茶可陳化顯然已成為其核心辨識度之一。曾有不少茶友問我,是何種原因,使得普洱茶可以在經過多年陳放之後整體口感、品質上升,而不是如綠茶之類逐漸劣變?我的答案一向只有"低溫制程

所謂低溫制程,就是在普洱茶制茶工藝制程中兩個重要環節——殺青乾燥,採用相對較低的溫度。此處的低溫,是相較於綠茶等高溫制程茶品的殺青和乾燥溫度而言。比如普洱茶殺青時,茶菁溫度為60—80℃(以60—70℃為佳)。而多數現代綠茶、青茶類殺青溫度為80℃甚至90℃以上。普洱茶的毛茶傳統上採用日曬乾燥,我個人在制茶時更趨向於選擇低溫乾燥(低於50℃),而某些其它茶類乾燥溫度可高達120℃以上。
現代綠茶與青茶類高溫殺青,會破壞茶葉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中斷茶葉內含物質發生酶促氧化的可能。對於這樣的茶品,品飲方面多以鮮飲為尚,此類茶品的倉儲多需隔絕空氣,降低溫濕度,其目的是儘量延緩茶品品質下降的速度。對於普洱茶而言,因殺青溫度較低,茶葉中的多酚氧化酶只是被抑制、鈍化而非滅活,這導致了普洱茶的內質可以在後續的轉化中發生包含酶促氧化在內的多種化學反應,生成許多新茶不具備的轉化產物。空氣、溫度、濕度等環境要素,對於普洱茶的倉儲轉化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要件。普洱茶的轉化必須有空氣中的氧氣參與,而不同的溫濕度,會導致茶品轉化的不同速度與風格。

普洱茶低溫制程的形成,可以說完全是歷史的巧合。茶葉的高溫制程,會提升茶品的香氣(火工香)表現,是茶品加工工藝發展的產物。相對閉塞的雲南茶區,缺少與華東茶區、華南茶區等傳統產區的技術交流。舊時廉價的普洱茶,也不宜使用成本較高的高溫工藝制程。雲南旱季的天氣狀況,使得茶葉可以通過日曬的方式進行乾燥。普洱茶低溫制程,是在雲南茶區的天候條件,以及粗放工藝狀況下形成偶然必然結果。在普洱茶的香港歷史開啟之前,普洱茶的品飲同樣是以新鮮為訴求,所以當普洱茶的陳化價值被發現並廣泛接受後,我們才發現了普洱茶低溫制程的可貴之處。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曬青是舊時雲南普洱茶生產中採用的粗放式的乾燥方式。過去普洱茶一直都不曾是高檔茶品,它的每個工藝制程環節也就不可能都以品質為第一訴求。曬青,使得普洱茶的乾燥制程簡單化,同時降低了成本。但據現代科學研究,茶葉在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下,其內含活性物質會有相當程度的損失,同時會產生名為波伏來的酮類異化物,這是造成茶品日光臭的不當物質

與許多茶友想像中不同的是,在普洱茶工藝制程中,和高溫烘乾互為反義的並非是日曬乾燥,而應為低溫乾燥,低溫乾燥同時包括了日曬乾燥和低溫烘乾。相較於日曬乾燥的缺點,低溫烘乾無疑具有更大的優勢。不但避免了紫外線對茶品內質的損害,同時還使得普洱茶茶品乾燥免受天氣變化的影響。相信隨著普洱茶制程精緻化的發展,包含低溫烘乾在內的低溫制程會成為未來普洱茶製作的主流方式。目前雲南茶區大量出現陽光房,有效隔絕直接日曬、減少突來雨淋風險,採用遮光、半密閉式乾燥,事實上已經實現低溫乾燥
採用雲南大葉茶類原料製作的普洱茶,本已具備其它茶類所沒有的高浸出物,然而其之所以具備越陳越醇厚的核心辨識度,同時具有農副產品、飲料、商品,甚至是古董收藏品、股票期貨等多重面相,就是因為其加工過程中低溫制程所使然。而關於普洱茶的種種,都應在前述這些要件的基礎上一一展開。

注:原載於《茶道生活》2014.9.11創刊號P164~P165,內容有部分修改。


引用自「經典微信平台(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優惠預告】2014年 天下雲茶~熟茶 即將上市

各位茶友大家好~為配合新茶上市,我們即將於本周推出 “優惠活動”。歡迎諸位茶友持續關注!

茶品訊息
年 份:2014年
制 程:熟茶
茶 種:雲南大葉茶
茶菁顏色:褐色
重 量:357克
出 品:石昆牧經典茶文化定制

茶品介紹:
2014年天下雲茶~熟茶,採用了輕發酵拼配路線。本款茶品使用足量優質陳料拼配,口感上亦平衡了輕發酵熟茶的鮮爽特點和高發酵熟茶的甜滑特質,沙滑感明顯,接近傳統國營勐海茶廠8592風格特點。茶湯入口油潤綿滑,口感醇和厚重,堆味輕,香氣純正,桂圓味明顯,尾水甜滑,耐泡度高。無論是饋贈親友,還是茶聚分享、個人收藏皆盡適宜,性價比極高。

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石老師唐山市《純粹與集萃》普洱文化公開課,免費索取邀請函

《純粹與集萃》——對話經典普洱創始人石昆牧先生”普洱文化公益公開課將於1012日(星期日)在啟新1889中國水泥工業博物館展陳中心開講。公開課由位於啟新1889D1座的如沐茶空間、大德畫廊與中國衡文化中心聯合主辦。如沐茶空間主人馬雪松先生誠邀閣下光臨。
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講人,經典普洱體系創始人、全球普洱茶十大傑出人物、雲南普洱茶認證中心首席專家石昆牧先生攜最新修訂著述《經典普洱》、《經典普洱名詞釋義》于金秋十月蒞臨唐山,為大家奉上一堂集文化、意趣、知識為一體的普洱文化公開課,是石昆牧老師完成他宣確、正向、正念之普洱茶文化願心的一貫公益行為。本次公開課不但得到了國英茶城等專業商家的大力支持,也必將成為唐山茶友難得的饕餮盛宴,更是普洱迷在家門口近距離接觸普洱大師、與大師互動的絕佳機會。
本次普洱文化公開課不但是免費的公益活動,而且得到了來自比利時的列日松餅品牌果格子的友情贊助,大家在聆聽大師思想的同時,還可以品嘗果格子提供的茶點。免費獲取本次活動的邀請函可以通過任何一家“真多麗果”店進行索票,也可以通過真多麗果淘寶店獲取電子邀請函。
索取邀請函需要交納100(人民幣,以下同幣值)誠意金,誠意金將通過三種方式進行返還。
•      方案1:當日到場觀眾憑邀請函入場,入場時可以選擇退還100元誠意金。
•      方案2:當日到場觀眾憑邀請函入場,入場時可以選擇不退誠意金,獲贈石昆牧先生的著作價值98元的《經典普洱》或《經典普洱名詞釋義》(任選一本);同時贈送價值60元的經典普洱璽悅系列熟茶金磚一盒,並參與石老師的簽名活動。 
•      方案3:當日因故不到場但在101018:00前告知的客戶在活動後10日內可憑邀請函在“如果廚房”或“如沐”領取石老師簽名的價值98元的《經典普洱》或《經典普洱名詞釋義》(任選一本)。
邀請函的發放已從即日起開始,名額非常有限,先到先得,敬請把握機會。更多詳情,諮詢8022331


引用自「經典微信平台(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石老師唐山市茶學講座《純粹與集萃》普洱文化公益公開課議程

石昆牧老師將于20141012日,在河北省唐山市中國水泥工業博物館展陳中心,為茶友帶來茶文化講座《純粹與集萃——普洱茶的年份、產地地理標準化與拼配工藝趨勢展望

講座議程如下:
14:00 開幕
14:10 主題演講
純粹與集萃普洱茶的年份、地理標準化與拼配工藝趨勢展望
主講人: 石昆牧 經典普洱體系創始人
14:50 對話
普洱茶在北方的品鑒與收藏
對話嘉賓: 石昆牧 經典普洱體系創始人
馬雪松 如沐茶空間主人
角志浩 中國衡文化傳播中心執行董事
15:20 茶歇 (茶點由來自比利時的列日松餅品牌果格子友情贊助)
15:50 觀眾互動提問與簽名售書
16:10 特邀嘉賓與石老師茶敘


引用自「經典微信平台(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中國水泥工業博物館“啟新1889”佈置一新,靜待石老師的到來

中國水泥工業博物館項目位於河北省唐山市啟新水泥廠舊址,占地面積約94.5畝,建築面積5.1萬平米,計畫總投資3.5億元。是唐山市退二進三重點專案、唐山十大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中國首個以水泥工業為主要內容的博物館,我國近代工業的縮影。





啟新對1943年前建設的4-8號窯系統、木結構月臺、老電廠和老浴室等具有重要歷史和文化價值的老建築物、構築物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改造,在建築體量、尺度、色彩等方面與保留建築相協調,形成集文化藝術、攝影師工作室、私人藝術工作室、精品酒店、商務宴請、展覽展示、大型會議等多種創意產業於一體的項目集群,最終形成以博物館展示、文化創意、工業旅遊為特色的產業園區。

20141012日石昆牧老師將受邀在此專題演講《純粹與集萃——普洱茶的年份、產地地理標準化與拼配工藝趨勢展望》


引用自「經典微信平台(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2014年9月19日石老師微博精選分享:為什麼不要看天葬?

《本文引用自 格桑小巫博文 發佈於2014年9月17日 16:34 新浪博客》

不要去看天葬,是我對每個進藏的朋友必囑咐的事項,但是還是有很多網路上的朋友天真地問我“為什麼不能看天葬呀?人家好想看天葬的嘛。”今天從天葬的意義、藏族的風俗和法律法規詳細講講為什麼不要去看天葬。
一、天葬的意義:
崇信佛教的藏族自古就有放生和保護自然環境的習俗與觀念。藏文古籍中有記載:吐蕃“五松”時期,松贊干布把“不殺生”定為國法的頭條,並嚴格執行。把不殺生列為國法的頭條,除藏族以外世上從來沒有其它國家這樣做過。漸漸地,放生和保護自然環境逐漸從“國法”轉變成為藏族人民的一種“約定習俗”。藏族人們認為,把屍體施給那些本以其它小生命為食的動物後,它們就不會再去傷害那些小動物。這樣可以保護許許多多動物的生命,視為一件功德無量的善事。也正因為有藏族人民這樣的呵護,世界上幾乎要滅種的許多動物和植物,仍然在藏區生長、繁衍。
天葬核心是靈魂不滅和輪回往復,死亡只是不滅的靈魂與陳舊的軀體的分離,是異次空間的不同轉化,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認為拿“皮囊”來餵食禿鷲,是最尊貴的佈施,體現了大乘佛教波羅蜜的最高境界—捨身佈施。而非網路旅遊指南中說的“天葬可以讓靈魂上天堂”之類的謬傳,藏傳佛教裡沒有“人死了可以上天堂”的說法。
天葬提倡把屍體施捨給禿鷲、不留遺體、不修墳墓。因此節約了大量原本用於修墳墓的土地,很好的解決了人口多、土地相對短缺的現實問題。這是一種體現慈悲、同時又非常環保,具有超前觀念的喪葬方式。
二、藏區喪葬禮儀是怎樣的?
《新唐書》中記載吐蕃傳時雲:“居父母喪,斷發、黛面、黑衣”。雖傳到今天有所改變。但這種嚴格的禁忌制度仍然在藏區盛行。在藏區不管誰家辦喪事,全村都會出力、出錢、出糧,並且常聚在一起為往生者誦經。為使往生者的靈魂得到安靜,全村都會停止所有的娛樂活動。那你說,如若來藏區旅遊的觀光客,聽聞這家有人要天葬,您興沖沖地背著攝影包就趕過去了,合適嗎?
大部分地區天葬的時候,按照禮俗,只有天葬師和助手、負責抬運遺體的家屬、或者還有為死者念經的喇嘛在場,一般情況下,家屬都是回避的,女眷也不會在場,以免親人的傷心流淚會影響死者的靈魂進入中陰。這種時候,如果有無關的外來者在場是非常忌諱的,在宗教儀式上,這打擾了死者靈魂的平靜,性格烈一點的天葬師和家屬會不客氣地趕你走,但是多數藏族人在那時沉浸在悲傷的氣氛裡,也無暇理睬你,但越這樣你能心安理得地站在那看嗎?
三、你為什麼要去看天葬?
為了滿足好奇心?火葬你怎麼不想去瞧瞧呢?將心比心地想想;如果您的家人去世遺體拉到了火葬場,有倆掛著單反穿著衝鋒衣的人跑到爐子邊觀看,你是什麼心情?不把他推進爐子裡也得打個半死吧?看天葬就是這種情況,你不就覺得一般農牧民脾氣好不會發火嗎?
為了回去以後吹牛逼炫耀?很遺憾,當我聽到誰誰從藏地回來大肆地談論看天葬的經歷,我會覺得這個人不但無知,而且非常沒有教養。
還有一種人自己是佛教徒,他跟我爭辯:我都懂天葬的意義,但我就是想親眼觀看那屍骨消失的過程,來鍛煉自己的意志,增加對無常的理解,更好地精進我的白骨觀呀,有什麼不可以啦。聽到這我就大笑三聲了:如此自私,心裡只有我我我,懂一堆佛法卻不懂尊重,好意思自稱佛教徒嗎?
還有朋友說:我不看天葬,去去沒有人的天葬台可以嗎?呃,請問非要沾這個晦氣幹嗎?
四、關於保護天葬的法律法規
好,還有人說,老子偏就是看了怎地!犯法不成?不好意思,在西藏,這還真是犯法了,下面給您讀一下2005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發佈了關於《天葬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這是我國政府自1985年以來第三次專門發佈關於保護西藏天葬台的公告和通知,這為天葬這種藏民族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喪葬習俗給予了充分的尊重和保護。
“第四條 天葬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禁止從事下列活動:
  (三)對天葬活動現場進行圍觀、拍照、攝影、錄影;
  (四)通過報紙、雜誌、圖書、廣播、影視、網路等媒體刊登、播放、燒錄、轉載渲染天葬活動有關的文字、圖片、報導等;
  (五)將天葬台作為旅遊景點組織中外遊客遊覽參觀。
第十條 違反本規定,造成嚴重後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公安部門依法處罰。
 綜上所述,天葬也許神秘,但並不殘忍,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講,天葬不僅是一種佈施性的葬法,亦是一種具有非常環保意識的葬法,這對藏區、中國、乃至對整個世界的環境保護都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完美地展現了一個崇尚宗教的民族,對死亡的認識和對宗教最高境界的追求。歡迎大家來西藏感受藏地之美,但請保留天葬台的一方清淨,也請各位導遊不要誤導遊客,敬畏生死,不要去看天葬,叩謝!

(參考文獻: 《藏區天葬的起源、儀式過程及禁忌制度的文化內涵再探》新巴達瓦紮西、《大唐西域記注釋》玄奘、《西藏生死書》索甲仁波切)

石昆牧:請尊重死者與自律自修,以及守法,尤其佛教徒。
919 11:05 来自iPhone客户端

林子235:純粹獵奇心趨使,我身邊不乏佛教徒從藏區回來描述看到天葬時的炫耀神情,掩飾不了。給博主點,尊重逝者,尊重風俗並自我尊重。 (91911:31)
石昆牧:回复@林子235:謝謝 (91911:45)

京京的开:对不起,曾经看过一次天葬视频。 震撼,感慨。生命的无常,人死了真的尘归尘、土归土,无法带走任何东西,生前为何强求任何物质?为何争吵不休?同时也佩服藏民对肉身的理解,人类其实只是大自然中一员,生前从大自然中索取资源,死后回馈大自然中其他生命,真正的平等、和谐!人类的生命才能与大自然一起轮回,重生!生生不息!!!! (91914:09)
石昆牧:回复@京京的开:不要去參與。無來無往(91918:16)


《 版權所有,不得擅自轉載 》轉載文章或圖片,請徵得發表人同意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