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茶多酚,好茶的“非充分條件”

說到茶多酚,想必每一個愛茶之人都是耳熟能詳。作為茶葉的重要內含物質,​​茶多酚及其衍生物對於茶葉湯色、香味與口感的形成都有著重要影響。

那麼,是否茶多酚含量高,就一定意味著茶品品質優異呢?


根據石昆牧老師的標準,任一種茶品,只需滿足無化肥、農殘、生長激素等基本的安全底線,便都是好茶。端看飲茶者自身的愛好取向與承受能力進行取捨。刻意強調茶多酚,豈不是意味著現在已經“商品化的茶多酚提取物”才是天下最好的茶品?簡單的邏輯推導便可看出這種說法的荒謬。



一杯好茶,從品飲角度而言必須是口感、體感、氣感方面協調的優異表現綜合;向源頭回溯是原料、制程、倉儲、沖泡各環節相對完美表現的契合;從內含物質分析是各種內含物質種類、含量與比例的完美協調。對任何單一環節的刻意強調與突出,都是不智之舉。普洱茶的原料 “雲南大葉茶”天生便較綠茶、烏龍茶等使用的中小葉種內含物質豐富,茶多酚也在茶品的後期轉化中承擔了重要的角色。但若以茶多酚作為好茶標的,豈非是視其它茶類的優秀茶品如無物?

在此前我們發表的《何謂氣感》一文中,曾詳細闡述了何謂茶氣、何謂氣感。曾有一種說法,認為茶多酚含量少的茶品“茶氣不足”─ 顯然,這就是文中提及的將茶味濃釅誤作“茶氣足”的流派。這顯然是對茶氣與茶多酚的雙重誤讀了。



說到普洱茶天生豐富的內含物質,在2007年普洱茶大崩盤之前曾有不肖業者偷偷購入大量四川、貴州、廣西原料冒充普洱曬青毛茶在茶品的製作中使用,後因崩盤和購入量太大,以至於外省料庫存量在其後相當一段時間內都在使用。這種茶品若進行內含物質檢測,是很有可能有茶多酚含量低於標準值的情況發生的。

判斷一杯好茶,最為嚴格的審核應該發生在茶品的品飲,而不是一張內含物質檢測表。將石昆牧老師的一句話贈與茶友 ─“茶對人最大功用,在於心靈與精神層面,休閒、放鬆、感應、惟心。不需有壓力,也不應將茶當藥吃”。




引用自「經典普洱微信公眾平台(本篇文章引用自石昆牧老師著《經典普洱名詞釋義修訂版》,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