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聊聊炙手可熱的古樹茶(三)

前兩篇內容簡單的聊了古樹茶的前生今世和茶性特點,今天的這篇,主要是聊聊古樹茶轉化的優勢
眾所周知,普洱貴陳,在保存良好的前提下,越是年深日久的老茶便愈發珍貴,市場價值也越高,普洱老茶更以其不可再生的特性成為年年漲價的珍品,坊間仿冒做舊,以次充好的所謂老茶更加讓消費者頭疼不已。
相信目前絕大多數普洱茶的愛好者都會以擁有自己出來的老茶為榮,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我們究竟要等多久?才能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老茶呢?首先,我們先確立一個老茶的標準,以目前坊間大多數公認的標準來看,通常十年以上的茶品會稱為舊茶,而二十年以上的茶品,才會被稱為老茶,不過,這個標準在現在看來,缺乏一定的嚴謹性,只能算作約定俗成的規則而已,因為隨著普洱茶的盛行,大江南北諸多愛好者和茶商都有自行存茶,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差異巨大,而南北方溫濕度差異造成即便存儲年份相同,茶品口感和茶性也截然不同的結果,在經典普洱體系中,石昆牧老師指出了相對更嚴謹的標準,那就是以茶性在轉化過程中的寒涼平溫熱為階段性指標,以我們常見的台地茶為參照的話,茶性從寒轉涼,在乾倉環境(年平均濕度60~75度,溫度25~30度範圍)下,大約需要7~8年,而由涼轉平同樣也需要7~8年時間,大約十五年左右陳期之後,台地茶茶性轉平,適宜大量飲用,如果想追求老茶溫補的效果,那麼最少還需要7~8年的轉化,茶性才能轉溫,這樣算下來,台地茶最少需要20年的時間才能轉為溫性,這樣的時間成本,很多茶友很可能無法消費的起,同時不能忽略,這還是在溫濕度相對舒適的環境下,如果涉及到更極端的環境,那麼需要的時間可能更長
古樹茶,因其豐富的內涵物質造就了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古樹茶在合理制程條件之下,茶性在新茶階段就已經脫離性,而呈現性,在合理條件下存儲,只需一個陳化週期茶性及可轉,適合日常品飲需求,對身體的刺激性大大降低,以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九九易昌號為例,可以發現古樹茶製品,在轉化速度上表現出了強勁的後發制人優勢,九九易昌號目前如果以茶性的轉化為標準的話,茶性已轉溫,轉化程度已經追平九十年代初期的八八青,而八八青轉化到目前的階段,已經用了整整二十餘年的時間
石昆牧老師也公開指出,九九易昌號如果再經過十年的陳化,其茶性轉化的效果則會超過八八青,成為九十年代茶品的領軍者。回觀經典普洱體系石老師的定制茶品,以06年玉韻雅月為例觀察,在經過八年時間的陳化之後,目前均已經完成第一週期轉化,茶性轉平而趨於溫,作為日常品飲的口糧茶品已經可以完全可以勝任,絕多數茶友都可以適飲無虞,如果再精心存儲一個週期,茶品充分轉化,假以時日,不久的將來就可以擁有一片自己養出的老茶與友人分享了。。

引用自「經典普洱論壇(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