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

跟石昆牧老師學鑒茶(二)

鑒茶當中,茶友拿出隨身攜帶的一泡茶品,請石老師幫助鑒定。(鑒茶過程全程採用100cc蓋碗投茶8g,每道45秒出湯的重手泡試茶法,以求呈現茶品的真實面貌
經石老師判定,這款茶品味道清寡,口感上舌面清苦,茶質薄。可看出茶品是機器殺青、機器揉撚。茶品明顯乾燥溫度過高,這也是現在雲南普洱茶生產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高溫乾燥緊壓茶,可以加快生產速度,同時高溫還會給茶品帶來火工香,故而現在業界不少廠牌商家都採取高溫乾燥。但這種方法會從根本上損害茶質,嚴重損壞了茶品的轉化預期。在這樣的不當制程之下,即使採用真正的古樹茶原料,也會製作出小樹茶品質的茶品。

普洱茶之所以能夠越陳越香,低溫制程便是要件之一。經典普洱一直恪守普洱茶正確製作工藝,所有生茶茶品乾燥溫度均控制在45℃以內,這個溫度甚至低過日曬乾燥時茶品的表面溫度。唯如此,方可確保茶品品質之優異。

接下來是一款標稱為今年4月份製作的古樹茶。

鑒茶過程全程由石老師親自主持,既確保了嚴謹無誤,向委託茶友負責,又使得我們獲得了難得的學習機會。

經石老師判定,這款茶品應是早春茶無疑,葉底較綠,殺青度比較熟,兼有重揉撚,毛茶採用日曬乾燥,品飲時有明顯的日光臭(參見增訂版《經典普洱名詞釋義》P184)。氣感上頂,且茶品寒性較重。

接下來一款茶品,是一款號稱千年古樹單株的新制生茶。

經石老師判定,此茶品揉撚過緊,同時殺青與乾燥同時採用了高溫制程,茶品已然完全的綠茶化。這款茶品可以說是當下茶品製作錯誤工藝的又一典型。
這樣的茶品,不但當下品飲時已無千年古樹茶應有的面貌,未來的轉化也只能如過期綠茶一般趨向於劣化。現在業界採用高溫制程的茶品所在多有,業內同仁與茶友不可不慎。

鑒定完這幾款茶品,稍事休息後我們將繼續跟隨石老師學習茶品的品鑒。接下來將是熟茶樣品的品鑒,敬請茶友期待^_^



 版權所有,不得擅自轉載 》轉載文章或圖片,請徵得發表人同意並註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