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普洱茶茶種與生長形態大全


影響普洱茶品香氣口感的因素,除製作與儲存外,最直接的就是茶品本質:茶種與生長形態。現特將此部分內容整理編輯,讓茶友可以一口氣了解普洱茶的茶種與生長形態。

雲南大葉茶類
1949年,雲南茶樹種類備受重視,先後被我國各地茶區引種,因而出現籠統稱呼雲南大葉種為生物學分類的基礎單位,雲南茶樹資源種類繁多,以雲南大葉茶類統稱雲南茶種較為適當。市場所謂的大葉種小葉種,並非指葉片長短大小,而是指寬幅比例來區別。雲南大葉茶類較常見的主要有勐海大葉種、勐庫大葉種、鳳慶大葉種三大類。

喬木與灌木
木本植物分喬木與灌木,喬木特徵在於有高聳直立的枝幹,分枝部位高,以及有主根系,根系分佈較深。灌木特徵為沒有主根系,側根係發達,根系分佈較淺,亦無高達直聳的主幹,樹冠矮小,分枝靠近地面根頸處。
茶樹為山茶科山茶屬茶組喬木植物,從雲南普洱茶的群體種野生型野生茶即可看出茶樹明顯的喬木形態。而高度人工管理的茶園,為穩定茶質及便於管理採摘,多為扦插種植茶樹,加之日常修剪管理,茶樹呈現灌木形態,但其品種仍為喬木種

野生茶
亦稱野生型野生茶。茶葉因種生而容易變異,葉片革質肥厚不易揉捻成條索,毛茶顏色多呈墨綠色。茶性滑柔而質重,香氣深沉而特異,口感刺激性很低,但水甜回甘長且穩定。另有部分品種茶菁苦而不化,當地少數民族稱為苦茶,容易導致腹瀉,並不適宜飲用。野生茶適合做成茶品者較少,多數都為大理茶、厚軸茶等有微毒品種

古樹茶
過去亦稱栽培型野生茶,但因近年來人為管理增多,稱其為野生茶不再合適,故僅以古樹茶稱呼。與野生茶相比其茶性較強烈而茶質相當,香氣較揚,口感更為剛烈。

古樹茶與小樹茶之區分以百年為界,百年樹齡以上稱為古樹茶,以下稱為小樹茶。蓋因雲南百年前有數十年的時間,因戰亂、瘟疫等故,茶葉生產受到很大影響,茶樹栽種幾乎停頓,這段時間使得之前種植和之後種植的茶樹因樹齡差異產生了明顯的品質差異,因而百年樹齡得以成為區分古樹小樹的標準。

台地茶
現代管理之密植性茶園。茶樹種生苗易產生變異,為穩定質量,台地茶多以良種茶扦插無性生殖,過去多用於生產紅茶、綠茶等在當時具有高經濟價值的茶類。 2003年後因普洱茶盛行,許多茶販開始收購改良綠茶原料以滇青製程製作成毛茶。
台地茶因扦插種植和人工管理,因此茶樹呈現灌木形態。為了提高產量因此高密度種植,同時多輔以化肥、農藥、除草劑、催芽劑等人工手段。

生態茶
過去亦稱野放茶、荒地茶,後因人工管理增加,統稱生態茶。為茶園經栽種後少有人工管理,不使用化肥農藥,只稍作鋤草與翻土。台地茶園經過降低種植密度、停止使用農藥、化肥等手段,經過數年時間亦可轉化為生態茶園。


群體種
早期普洱茶種植均使用種生苗,因此變異較為常見,同批種植的植株之間往往存在性狀差異,以群體種統稱,並非指單一某個品種。群體種為1987年國營廠茶品主要原料。 1985年良種茶開始大量種植,群體種在國營茶廠茶品中的使用逐漸被忽視。

良種茶
1951年設立雲南省茶葉科學研究所,現保存雲南大葉種茶樹資源607份,為中國第一茶葉數據庫,也收集全世界所發現的現有茶種。 1975年開始培育繁殖改良茶種,另於1985年成立雲南省思茅茶樹良種廠,作為雲南大葉茶良種繁殖推廣中心。精心培育云抗10號、云抗14號位國家級優良品種,長葉白毫、雲梅、云抗43號等為省級良種。

良種茶研發目標多為適制紅茶、綠茶等在當時時代經濟價值較高的茶類,因此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開始在普洱茶生產中使用良種茶時,其製成茶品品質並不佳,不為彼時市場所接受。
摘自石昆牧老師著《經典普洱名詞釋義》



引用自「經典微信平台(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